会员中心 企业注册 人才注册 找回密码 投 稿 采 购

地方环保建设怪象:有钱"城市化"无钱建污水厂

发布时间:2008/8/18 8:11:00      字号:||
  “不少地方每年几十上百亿地投入到城建当中,却没有钱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在日前举行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一些专家指出了眼下环境保护中的怪现象。

  有关数据显示,淮河流域“十五”治污工程还有42项有待完成和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不健全,实际负荷率不足65%,“十一五”期间还要新建69座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2600公里。据了解,苏中、苏北一些地方负责人抱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动辄千万元,地方财力有限,希望加大补助。但有关人士透露,这些地方同期的城建资金却充裕得多。苏北某个城市至今没有完成“十五”治污规划项目,但去年的城建却投入了近50亿元。

  建设资金为何厚此薄彼?正如有关人士指出,把重头资金砸在建设高楼、广场、大理石道路上,那是可以看得见的政绩;而污水处理厂,投入资金大,见效周期长,所在偏远,如果不是环保稽查官员,根本不会过去看一眼,且环保非一朝一夕之功,完全可以留给下任去做。

  治污缺钱,其实暴露了一些官员环保意识的短视。专家指出,眼下是城市化和工业化齐头并进、共同提升的发展阶段,先污染再治理走不通,否则挣来的钱远远不够填环境的亏空。现实的途径是,上马工业项目的同时同步建设治污设施。虽然工业利润会被割下一块,但是有了治污设施,环境的容量才能保持弹性和空间,从而保证可持续发展。目前,苏南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近几年努力进行“环保补课”,在环太湖建起了169个污水处理厂,并且数量还在增加,专家呼吁苏北不要步其后尘,生态保护,不能迟疑!

  省建设厅有关人士还指出,必须破除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污水处理厂是城市工业项目的“配套”设施,而非城市固有的基础设施。随着工业项目的梯度转移,污染正向苏中、苏北等农业大市、大县蔓延。如果不尽快将治污设施纳入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并付诸实施,将来肯定要付出代价。前几年,城市化建设“摊大饼”,看起来规模宏大且气派,但是一下雨,就水漫金山,小区成小岛。因此,城市化要兼顾地面上下,既要大楼,也要地下排水管道,只要少一点城市化的政绩冲动,多一点脚踏实地,建设治污设施并不算难。正如有关负责人和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建设治污设施,不能等靠要,要迅速行动起来,为城市留足发展空间!(燕志华 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