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企业注册 人才注册 找回密码 投 稿 采 购

民族地区如何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

发布时间:2009/8/14 7:32:00      字号:||
  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模式,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其特征是实现农业产业链的物质和能量梯次闭路循环利用,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业消费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东南民族地区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人均资源却相对贫乏,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相对低于全国人均占有量,且重庆市东南民族地区农业人口众多,由于粗放型经济开发模式,农业自然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有限的农业环境和资源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对重庆市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

  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解决污染的一场革命,是民族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民族地区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促进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缓解资源贫乏的压力,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通过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更是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二要完善机制,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形式,加大对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的宣传力度,使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理念深入人心。扶持一批科技农民率先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并以相关政策激励更多的农民自觉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

  三要有关部门协调,社会共同参与。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是涉及农业环保等多部门的综合问题。必须建立适应发展的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需要的人口控制、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体系,创造良好的人力、财力条件,从而有利于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口计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