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企业注册 人才注册 找回密码 投 稿 采 购

美国国家意识与中国战略前瞻性

发布时间:2009/8/18 7:22:00      字号:||
摘要:奥巴马气候变化新政策既是当下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又是长期的战略。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政策取向,将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很大压力。环保不是简单呼吁呼吁、给点补贴、推几个技术就可以了,它的基石是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的良好结合。中国在环保上要有战略前瞻性,把节能减排做实,获得战略制高点,推动美国等国进行实质性技术转让。

    一、环保已上升为美国国家意识

    奥巴马气候变化新政策是与美国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产业发展政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策略,同时也是发自内心的、出自于美国价值判断的战略方针。

    虽然全球变暖到底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还是地球本身造成的,目前还没有明确结论,但人类应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阻止气候变暖,这一观点已经无法争论。当一件事情变得无法争论时,它就成了一种信仰、一种宗教、一种意识形态。从今年的达沃斯论坛回来,我的一个很大的感想就是:环保行动已经上升为了环保主义。

    欧洲如此,美国也是如此。在环保问题上,奥巴马被认为是历届内阁中态度最为激进的。他不仅仅把环保、绿色思路、绿色发展路径作为手段,而且把它们本身当作目标。这种态度与小布什政府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应该说,小布什政府是异类。因为自1996年即克林顿第二届总统任期开始,在十多年中,政府、非政府组织(NGO)、精英分子、研究学者们,包括一些大公司,已经逐渐转变立场。“从2006年开始,美国舆论界以及各大企业的经理纷纷转向”(参见笔者2008年发在《绿叶》的《沿着发展路径节能减排——建立节能减排的中国标准》一文),埃克森等若干大公司已经承认全球变暖是事实,承认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并已经承诺要采取减排行动;主流商业媒体包括《财富》杂志也是态度转向,承认气候变暖是世界性大课题。但是小布什不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因为他自己是靠创立石油公司起家的,其根基在石油业。当然,美国国会也没有同意签署《京都议定书》,这里面有具体的投票权、投票选区的利益问题,说明反对应对气候变化确实有其群众基础和选民基础。但是它不能代表精英意识。而奥巴马在很大程度上是代表精英阶层观念的,因为很多企业家已经认同了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企业家有钱,决定着投资的方向。

    美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恢复经济,所以奥巴马政府想把新能源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在,奥巴马政府在积极推动几件大事。例如美国准备建全国的新电力网,要在中部落基山脉一带建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厂,然后重新布置电网,让东部和西部的家庭、产业都可以受惠。这里面会有一些技术上的创新。因为风电不稳定,没有风电的时候,就要用其他的电,如核电、水电,包括蓄水发电、燃气发电等。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技术让电网之间互相补充、互相支持。美国的蓄水发电技术是成熟的,它是用风力很大时发出来的电把水从低水位调到高水位,等到没有风电的时候,就用从高处流下来的水来发电。许多核电站的附属设施都包括一个蓄水电站。

    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战略构想是可能实现的;但要全面启动,则可能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因为美国的民主体制决定了其政府决策必然会受到各种掣肘,不像中国可以决策得非常快。

    二、在环保问题上中国要有战略前瞻性

    奥巴马把气候变化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并表现出了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政策取向。美国的这一变化,以及美国在新能源方面可能做出成效,这会给美国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可能会对西方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引出一批新技术——不是纸上谈兵的,而是可行性技术。届时,美国的企业在竞争战略上比别人先走了一步,获得了发展先机,也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很大挑战。

    第二,美国有对环保理念的信仰,如果它自己在这方面稍微多做了一点,就可以无顾虑地去指责、要求其他国家。这样,会对那些环保落后的国家形成压力。

    第三,美国环保压力和动力有可能转换为实质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比如说对于进口中国的商品,由于中国主要使用火电,二氧化碳排放相对高,美国要是据此来对我们的产品征收碳税,就会对我们的企业很不利。

    面对这些可能遭遇的挑战,我们一定要有战略上的前瞻性,充分意识到我们目前生存的实际——全球正处于新的环保主义抬头、兴起的时代,环保已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正因为如此,中国需要更加重视环保,争取在环保上不落人之后,甚至应该把环保作为一张牌打出来,以此在世界上建立我们的战略制高点。同时,我们必须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积极采取行动。

    首先,环保不是简单地呼吁呼吁,或者局部地给点补贴、推几个技术就可以了,它的基石是制度支持。中国提了这么多年的节能减排,为什么执行起来困难?因为我们既没有节能减排的义务感,也没能把节能减排和市场机制很好地结合起来。

    我们一定要对市场机制进行一定的调整,让市场来引导我们的企业去自觉节能减排,而非强迫。比如说对于化石燃料,我们可以增加税收,让那些用化石能源发电或者生产的企业感到有压力。反过来,对于使用清洁能源的企业,我们要补贴,让它们真正感到减排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再比如说上网电价,火电便宜,风电贵。怎样鼓励消费者买风电?一方面,我们可以适当地财政补贴,让风电价格便宜一点;同时,我们可以向消费者宣传,让他们自己选择:买风电是对环保的巨大贡献,你们愿不愿意多花一两毛钱?要是消费者愿意,那么买风电高出的那部分钱就转给电厂,用来继续发展清洁能源。如果能够把节能减排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稳定资源价格,把主要依赖化石能源的局面扭转过来。

    另外,在宣传上我们也要高度重视,从孩子抓起,把环保、减排、绿色、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在小学阶段就灌输到孩子的价值观里。因为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是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的持久之战,只有立足长远,从孩子抓起,我们才能够在世界大潮流中站稳脚步,跟上这个时代前进的步伐。

    三、气候变化合作:中国应该怎样做?

    现在大家对中美能源和气候变化合作说得非常多,然而我看了很多相关报告,觉得它们都非常空洞。有一个美国的资深学者,在克林顿政府曾任要职,说了十条中美如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我发现把这十条拿过来,把其中的“节能减排”四个字换成任何别的题目,比如“军事合作”或者“解决军事冲突”等等,照样都可以。因为它们每一条都不具体。

    既然“合作”只有口号,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那么我觉得我们应该多想想中国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第一,中国要把自个儿的事情做好,把节能减排落到实处。要是我们做得比别人好了,在国际上讲话就能够硬起来,跟美国谈判也能够硬起来。

    第二,中国要学会宣传,多宣传自己的先进技术和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比如说我们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发展沼气技术,搞了40多年了,沼气一直用得很好,是世界领先的。用沼气以后,很多农民不砍树、不烧煤了;而且用沼气不产生甲烷——在导致气温升高方面,甲烷是比二氧化碳危害大得多的温室气体。为什么不宣传呢?还有太阳能,我们的屋顶上搁太阳能热水器,每年节省了多少煤,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都可以算一算,说一说。

    第三,我们要在实质性问题上跟美国谈判,和美国政府、公司、基金会谈判,要求美国转让一些技术。跟日本也一样。比如说汽车混合动力技术,如果他们不愿意免费转让,那么他们一些支持环保的基金会能不能参与进来,给我们提供资金援助,把我们使用该技术每年可能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折个价,买下来;中国政府给点政策,让我们的出租车、公交车都使用混合动力;然后美国和日本的车厂再转卖一部分技术给我们。也就是说政府给政策,基金会买减排,外企给技术。技术转让光说没用,这一块我们要争取谈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