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企业注册 人才注册 找回密码 投 稿 采 购

汽车再制造来临

发布时间:2010/9/2 7:41:00      字号:||

  再制造是指对废旧产品高技术修复、改造的产业化。再制造的重要特征是再制造产品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有些还超过新品,成本却只是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显着降低。在技术上,用于再制造的关键技术应具有效率高、质量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环境友好等特点。

  早在2005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颁布的“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文件便公布了包括七个重点行业、四个重点领域、十三个产业园区和十个省市的42个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名单。其中再制造被列为四个重点领域之一。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为7600多万辆。我国汽车业从2000年开始“井喷”,汽车发动机等零部件将在15—20年后进入大修期。因此,未来10年将有上千万台发动机面临淘汰,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可获得大量再制造原材料,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

  从2009年10月启动,到2010年底,11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有望全部获批,这样的推进速度,显露出政府对再制造行业的重视。从2009年下半年到现在,短短半年内,参与标准起草工作的相关单位和企业,已经“集合”了三次。

  第一次“集合”是2009年下半年的贵州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如何启动标准的制定工作。

  第二次“集合”是2009年10月在西安正式举行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启动会”。当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制定工作的牵头单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了相关专家参会,目的是统一思想,分配任务。标准制定工作的团队中,既有汽车标准方面的专家,又有再制造方面的专家。

  第三次“集合”是2009年12月10日~12日,再制造标准起草小组在广州召开工作会议。中汽协会、中汽研以及参与标准制定的国内十余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的共40余名代表参会,对形成草案的10项再制造国家标准进行了逐项讨论,并达成初步共识。

  在聚集的14家再制造试点企业中,都对标准制定工作热情很高。目前,《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点燃式、压燃式发动机再制造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已经获批,其余10项标准将于年内全部报批。

  生产商:利润率大增,仍需质量为重

  “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甚至超过新品。”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建江说。

  “再制造是对废旧机电产品进行高科技、产业化的维修,而普通的维修、大修,仅仅是对产品的某一故障件进行技术处理,产品性能和质量达不到新品的水平。”复强公司再制造部副经理罗建明介绍。

  “对于再制造发动机,我刚开始并不相信。后来听村里换过的人说很好用,去年就试着换了一台,如今跑了30万公里,感觉油耗低、性能好。”济南市圣井镇丁李福村个体运输司机马俊强说,换一台新发动机大约要6万元,以旧换新方式换一台再制造发动机只要2万元左右。

  再制造产品成本仅为新品的50%,节能50%,节材70%,而且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

  通常一台报废发动机可拆解为1000多个零部件,包括缸体、曲轴、连杆等占总价值80%左右的300多个主体部件可以再利用。以500公斤的发动机为例,直接回炉相当于利用500公斤废钢,折合人民币才1000多元;而再制造后售价不低于3万元,增值近30倍。

  利润率增加的同时,制造厂商应该冷静判断市场前景,将利润资金合理转向研发费用,提升企业自主品牌,走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经销商:合理认识再制造,加强管理供应渠道

  记者在汽配城走访时,想汽配经销商攀谈“再制造”相关话题,认知度是摆在再制造最大的困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再制造对消费者而言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再制造的产品更是普遍认为是二手货翻新的概念。

  在利益的趋势下,市场中出现了大批“多名胎”,它们出自工序不规范、安全没保障的作坊车间。生产者看准了再制造产业的高利润,非法经营轮胎翻新行业。

  轮胎翻新

  轮胎翻新,简单地说就是在合格的胎体上换上新的胎面胶。在正规企业,每一条用来翻新的轮胎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以确保其胎体合格;胎面胶所用的材料和新轮胎基本一致,其硫化压力甚至是新轮胎的一倍以上。以这样的胎体和胎面胶制成的翻新轮胎,还要经过激光或X光的检测,检查其内部是否存在损伤或缺陷,最后还要经过充压防爆检测,只有合格的翻新胎才能出厂销售。因此,正规企业生产的翻新胎,其质量完全有保障。

  再制造面前,我们还有太多不完善的地方,维权的法律保护,质量的考核标准都需要在今后不断的发展中完善。希望在使用再制造产品或者即将应用到“再制造”产品的人们,应具有主人翁意识,正确的选购保质并具备合法证件的产品。作为未来绿色发展进程的重要一步,“再制造”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我们用最合理的方式将再制造理念应用到未来的生产、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