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企业注册 人才注册 找回密码 投 稿 采 购

环保部门怎么成了企业最大负担

发布时间:2010/10/19 8:11:00      字号:||


  一场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历时时间最长的为中小企业减负行动,从今年6月13日国务院成立减轻企业负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开始,已进行了4个月。这次的大清查公布了中国企业17项最重负担排名,其中环保部门成为企业负担最大来源。

  李晓宜/CFP

  据媒体报道,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4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中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同时,中国的中小企业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向中小企业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部门有18个,按收费项目分有69个大类,子项目上千。一项由相关部门召集的企业非税负担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所列16个部门中,对企业造成负担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环保部门、行业协会、质监部门。

  环保部门成为企业最大负担,这个消息听了真是让人心里五味杂陈。我们总是指责环保部门督察不力,漂亮的环保誓言常常是华丽地打个闪电,就随着天边的云彩飘远了,见不了几滴雨。可是没想到,就这么闪一下,就结结实实地劈到了中小企业的头上。

  随着“科学发展观”、“绿色GDP”等高层的创新理念通过权力通道的推广,各地的基层干部几乎都能讲上几句“不能只要政绩不要环境”的场面话,但是各地执行力度却是另一回事。很显然,在丰裕地方财政收入鼓起自己钱袋子的问题上,环保往往要靠边站。所以常常能看到污染严重、社会综合效益几乎为负的企业关掉一批,又冒出一批,就像割不完的韭菜。

  环保是一个企业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一些发展较早地区,急急忙忙地追赶工业化的潮流,恨不得把青山绿水都折叠折叠放到机器里变成煤,轧成钢,等到好容易积攒了点血汗钱,才回过神来,这样下去不要说会断了子孙后代的活路,恐怕自己的这代人的后半辈子也没法过了,就只好用赚来的钱修补当年为了赚钱造成的环境创伤。这边忙着亡羊补牢,一些发展较晚地区却又在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据1997年世界银行统计,仅中国每年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4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这意味着在我国平均每年保持9%的增长率中有6%属于无效的财富。2004年,我国发布首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报告,当年GDP因环境污染治理成本扣减1.8%。生态环境计入财富总量,一味追求GDP最大化导致的环境破坏就是财富的负效应,要追求整体效益的增长,这样的生态经济的新财富观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

  以生态经济的新财富观为前提,我们再来分析“环保部门成为企业最大负担”。首先要问,造成这种负担是企业为了避免环境破坏而缴纳的必要经费,还是为了规避环保部门刁难而缴纳的“保护费”,还是为了应对环保测评给某些官员的“公关费”?对于“保护费”、“公关费”之类,这里费笔墨分析批判就不必了,直接请警察同志把相关人员带走问话就行了。

  如果是企业必须缴纳经费,则要问问,那些以环保名义进行的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乱评比,这些想着都头疼的名目繁杂的收费项目能保环境?一些地方的环保部门把手里的权力用穷用尽,搜肠刮肚变着法儿举办权力自肥盛宴,竟然形成“污染越严重的地方环保部门越富”的怪现象。这些要趁着目前正在进行的“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历时时间最长”的为中小企业减负行动务必清除干净。

  最后说说企业环保所缴纳的合法费用。以环评费为例,有明确的国家规定,是“明码标价”。一般规模较小、项目简单的企业环评费在2万元~3万元之间,也有的在3万元~5万元之间。根据环保部门的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文件,废电子电器产品必须作环境影响评价书,该书的费用确实至少要10万元以上。这样的标准对于小企业来说,的确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笔者认为,对于这样的合法收费应当辅以组合政策,实行奖好罚恶。企业主动做好“环保功课”,“环保成绩单”漂亮的可以退还部分或全部“课业费”,还可以获得“奖学金”,相反行为的可以加倍处罚。

  虽然鉴于只有“一刀切”才能更好执行政策的传统毛病,但是奖好罚恶还是应当拉开档次,区分企业的大小、所在行业、规模、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紫金矿业集团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渗漏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处理是个典型案例。据说,956.31万元的罚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处罚数额最高的一次环境执法行动”,最后却成了“预报大暴雨只下了毛毛雨”的笑柄。处罚金赶不上污染成本,“天价罚单”并非真正“天价”。

  把企业做好环保的费用降下来,把企业破坏环境的成本升上去,把环保部门以环保名义捞好处的口子堵起来,把生态经济的新财富观普及开,企业发展和环保就不再是跷跷板的两端,抬起一头就必然降下另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