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企业注册 人才注册 找回密码 投 稿 采 购

排污权交易将给环保带来什么

发布时间:2007/12/5 9:50:00      字号:||

  11月10日,国内首个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在嘉兴正式挂牌。排污权购买合同将首次取代排污权行政许可登上舞台,这意味着企业只要有足够的排污指标,向大气和水体排放污染物时将不再需要偷偷摸摸。

  -观察记者(见习) 潘振华

  11月10日,国内首个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在嘉兴正式挂牌。排污权购买合同将首次取代排污权行政许可登上舞台,这意味着企业只要有足够的排污指标,向大气和水体排放污染物时将不再偷偷摸摸。

  浙江省环保局局长戴备军说,明年全省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地级市要开展排污权储备交易。同时,嘉兴作为全国的试点,将为国内推广排污权交易提供经验。那么,排污权储备交易的推广将给未来的中国环保带来什么呢?

  为“秀洲模式”正名

  排污权是指市场主体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经许可向环境直接排放或间接排放主要污染物数量的权利。“鱼米之乡”嘉兴为什么会率先推行排污权交易?资料显示,占整个嘉兴水资源75%的上游来水,大部分水质处于五类与劣于五类(最差的一个等级)之间。同时,加上自身的污染,嘉兴已经成为严重的水质性缺水地区,全市没有一个合格的饮用水源,出现了水乡没水喝的尴尬局面。

  早在2002年,嘉兴秀洲区就率先推出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当时,秀洲区参照建造一座日处理一万吨生活废水的集中处理厂的投资成本,确定该区日排放一吨废水的排污权购买价格为300元。购买排污指标的企业在获得嘉兴市环保局秀洲分局颁发的排污

产权证后,在50年的有效期内可以向秀洲区境内的企业转让其排污指标,转让价由买卖双方自行协商。经过五年尝试,这项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市场运行方式已取得良好成绩。而此次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的诞生,也正是为“秀洲模式”正了名。

  为什么要推行排污权交易?嘉兴市环保局负责人这样解释,“开展排污权交易将会大大提高重污染行业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无形中提高了环保市场的准入门槛,招商引资、审批项目都将受到环境资源成本的制约。举例说,假设一家印染厂已经获得一定的排污量指标,它必须完成市里下达的年度减排目标,如果需要新建、扩建新项目,那么现在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解决这个矛盾,一是通过自身技术革新、淘汰老旧生产线等措施,超额减排,省下指标上新项目;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交易从其他有富余指标的企业购买排污指标。”

  这样企业就会把排污权视为经济要素,而不再对日趋稀缺的环境容量资源进行无偿占有和消耗,实行清洁生产、治理污染、调整产品结构的积极性将大大提高。以往‘谁治理、谁吃亏’的现象将彻底改变。

  “

财政部这次是下定决心要解决一揽子问题。”国家环保总局总量控制办公室赵副主任透露,“每年财政部将下拨1800万元,连续三年建立环太湖排污权交易平台,这是真正用市场化手段,解决污染物减排难题的尝试。”

  排污权分配争议

  排污权如何交易?这是企业主们最关心的。嘉兴的做法是:对所有排污许可证的发放企业进行重新核定,以2005年的环境统计数据确定其污染物排放许可总量,环保部门通过拍卖、招标、无偿分配以及回购和收回等方式,进行总量指标分配和调整。嘉兴市政府还将建立一个排污权交易平台,提供企业的基础数据、各种供求和价格信息、排污权市场指导价等服务。

  按照近日出台的《嘉兴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办法》规定:今后嘉兴的企业要新建新增项目,就要先去购买排污权……而对以前经过行政许可审批获得排放权的企业,也不能随意剥夺,只能通过鼓励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充分挖掘治污潜力,将减下来的排污指标通过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出让给新建企业。

  机制有了,市场货源哪里找?据了解,目前在嘉兴排污权已经奇货可居。今年以来,已有60多个新建项目因没有排污指标而搁浅。排污权有价无市,不仅政府没有指标,很多企业也不肯出让。嘉兴市环保局局长翁建荣说,只有老企业通过减排项目,削减出多少减排指标,才能上多少新项目。

  此外,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方式和额度一直备受质疑。前几年投产的项目获得排污权很容易,而现在新建的项目则非常困难,这样对新建项目很不公平,环保部门也没有对企业之间的排污指标分配进行调整。嘉兴市七洲漂染有限公司董事长冯能观证实了这一说法。2002年,冯能观以每吨200元左右的优惠价格从嘉兴市环保局秀洲区分局购买了1200吨COD排污权,三年后,市场交易价就蹿升至每吨600元左右。但冯能观表示,由于排污总量控制越来越严格,获取新的排污权越来越难,考虑到企业发展需要,不会轻易让出仅有的排污权

  与此同时,不同的行业,在购买排污权时的价格也有差异。如对于制革、纺织等高污染行业,价格就稍微高点(因为这些行业产生的污染物治理成本本来就高),目前是8万每吨COD/年。此前,嘉兴环保局抽样的平均价格是6-7万元每吨COD/年。

  由此衍生出了排污权的定价问题,现行法律法规对企业收取排污权费用,没有任何规定。“收费要有法律依据,不是我环保局说收就可以收的,”嘉兴市环保局副局长沈跃平向记者表示,“如果继续纠缠初始分配权,那么排污权交易的推广至少还要等一两年,直到相关法律修订完成。”

  嘉兴市环保局建设项目管理处处长余炳惠认为,当前急需解决排污权交易的立法问题。他说,目前我国有关排污权交易的法律和政策都严重滞后,对于排污权交易的程序缺乏统一标准。如果立法问题得到解决,其他很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减排不是“赔钱生意”

  为扭转全球变暖趋势,根据2005年2月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到2010年,发达国家缔约方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如超标排放,将被处以重罚。而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最经济的做法就是向没有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购买排放权。

  2006年,国际上最大一笔跨国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在浙江尘埃落定,全国最大的氟化工生产基地—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JMD温室气体减排株式会社在浙江衢州启动二氧化碳减排项目,交易金额大约为每年3亿元人民币,巨化成了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

  就在嘉兴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诞生前后,这一特殊“市场”做成了几桩大买卖。兴华电池厂起初决定今年再上一个锌筒和钢壳电池零配件建设项目,但当他们到环保局立案等待审批时却被告知,没有COD(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指标。项目眼看就要卡壳,正好赶上排污权交易中心建立,兴华电池厂赶紧通过中心花38.68万元购买了4.11吨/年COD和6.021吨/年二氧化硫的排污权。另外,有6家企业出让每年125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每年492吨二氧化硫排放量;9家企业转让每年78.794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每年474吨二氧化硫排放量。

  投入资金整改自己企业的排污情况,在达到减排效果的同时节省下了排污量,可通过卖出剩余指标赚钱,这也是从另一方面为企业创造了效益。而交易中心的建立正是给买卖双方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交易获得一个双赢的局面。

  节能减排,意义深远

  节能减排,作为我国“十一五”规划中一个重要任务,已不仅是政府的行动目标,而且还能给企业带来经营上的收入,让城市居民能获得一个较好的生存环境。节能减排更是人类解决环境、资源问题的必经之路。

  以嘉兴为例,浙江省政府在与国家签订减排任务责任书后,指标层层下达给地市一级。以2005年统计口径的排污总量为基础,嘉兴每年要削减3.5%的COD和3.6%的二氧化硫。

  而全国范围内减排的压力也是非常之大。按2005年各省上报数据,全国每年COD排放总量1414万吨、SO22549万吨。COD、二氧化硫这两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数据,也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非常关心的。

  全面推行排污权,在节能减排上效果显著。排污权交易的结果是污染治理主要由治理成本小的企业完成,能够实现全社会总的污染治理成本最小化和产值的最大化;有了排污权交易,政府可以发放和购买排污权来控制污染物总量,促使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实施排污权交易更具市场灵活性,不同厂商可根据治理成本的差异和不同行业污染治理的技术差异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政府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下,企业革新所降低的排放量就为大量新企业的进入留出了发展空间,有利于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正在期待重生,而全国又有多少个“嘉兴”将在推行排污权交易后重新清洁起来,我们拭目以待。